2017第一次出國大阪個人行。 Day2-2

早上去了嵐山之後中午計畫是先到名代豬排三条本店,這家店是朋友推薦他目前吃過最好吃的豬排而且吃過之後就在也不會想吃台灣的豬排飯之厲害。於是就搭著電鐵到三条站下車後慢慢走過去了。

在走過去店家的路上就很明確地感到京都與大阪的不同,京都的店家不同大阪會有工讀生站在外面賣力熱情的喊著歡迎光臨。而是靜靜等待客人上門,頂多只會有人在外面拿著牌子給人一種如藝妓般的含蓄與文靜。

走進巷子中更發覺京都之所以是一個老城市是真有其文化蘊含,一條小小不到500公尺的巷子內竟然有5 ~ 6間廟宇。一來感受到這邊的人對於信仰的虔誠,二來感受到日本文化的保存真的不予餘力。而且在大阪跟京都這邊其實都會發現到很多地方都有付費、免費的腳踏車停車場,感受到政府對於推動自行車充當代步工具的努力。路上時不時也會看到很多居民騎著腳踏車通行的情況。

最後終於在google map的導航下『走』到名代豬排附近,但是我左看、右看就是看不到豬排店的店門口,在的位置明明是一條商店街,但是就是看不到店門口!後來在商店跟商店之間看到了一個小小的門,那種小門就像台北精華地段會有的那種店家開在二樓要爬上樓梯的小門。然後看著小門的上方寫著かつくら才確認是在這裡。一往內走才知道原來是個小小的巷子,巷子的盡頭才是本店的門口~一如京都般的低調、不浮誇。


很不起眼的門口
巷子內往外看的模樣
終於看到店門了

店內採光偏暗中間採高挑設計,整體氣氛讓人感覺是不適宜嘻嘻哈哈、聊天的餐廳。餐桌的周圍有讓客人掛大衣的衣架或是放衣服的籃子。坐上椅子後便附上一杯熱茶這杯茶不簡單!品嚐時會有一種如同潽洱陳年發酵茶的味道但是又不是潽洱茶的味道,後來用破破的英文詢問一下來斟茶的『實習生』才知道是他們用了多種日本茶煎茶下去做出來的。一個看似免費不重要的茶都能作到這個地步便讓我更對他的豬排飯更加有興趣。

菜單提供日文(廢話)、韓文、英文跟簡體。朋友事先有告知說:這家的豬排價格比一般的店家稍高,但是他值這個價位。於是我看了一下他們最一般的豬排飯是大約1900羊,並且依公克數有不同的價格,豬排份量最重就是200克。或許是人到了國外對於價格的敏銳的都會下降,只是我眼睛就這麼好死不死看到了menu的另一頁寫著薩摩黑豬(鹿兒島出名的黑豬),200克要價30XX羊,一種『反正要來的機會不多不吃要等待何時!』、『30xx日幣耶!就只是個豬排飯啊。』一種食慾的惡魔跑出來控制了我的肉體與大腦就殘殘給他點下去了!這......應該是我長這麼大點過最貴的豬排飯了吧!

多國語言菜單
三種自製的醬料。
在桌子的前方有三種店家自製的醬料。一種為比較常吃到的、帶點酸的豬排醬。紅色為使用了蘋果、梅子等10多種香料的豬排醬。第三種為日式的柚子醬。個人特別愛紅色的那瓶醬。


紅色的那瓶入口前韻帶出梅子的香氣接著蘋果的酸浮上來,中間與尾韻夾帶許多酸的、香的不知名的香料整個讓味覺在嘴巴呈現跳舞的感覺。較不同以往常吃到的豬排醬!

其實這三瓶的醬料其實都非常好吃而且充滿著京都的風格!如何說呢?這三瓶醬都有一種特色就是味道很均衡,不會有特別一種味道衝出腦門!例如:茶色大罐的一般豬排醬雖然在中韻帶著一種類似醃梅酸,但是他的酸卻是緩緩的、慢慢的上來,並且不會一下子過於突顯導致酸味變成在口腔裡很醒目的亮點反而猶如藝妓般的均衡呈現,所以醬料也真的很京都風。

白色罐內為店家自製醃製的梅乾菜,發酵味濃郁味道不會太鹹有一種家庭味的份圍。

三種醬料與梅乾菜

 大約等了1x分鐘後豬排飯終於上來了!這裡一樣白飯、高麗菜絲與味噌湯都是可以無限續吃,在等待之前會附上一個小缽裡面放了芝麻讓我們自己手動研磨來搭配醬汁。

味噌湯雖然免費但是裡面卻有花干、鴻喜菇、紅白蘿菠、洋蔥與山藥,因為加了山藥所以湯頭又帶了點芡汁口感,只能說這味噌湯也太豐富了一點都不像免費的湯品

再來店家提供的白飯也有個小小心機。本以為可能就是好一點的米煮的白飯,沒想到在米飯中混了燕麥讓原本比較軟的白飯中又可以咀嚼到QQ的燕麥,讓飯的口感變得比較有趣。

十分可怕的豬排

 
 
目前這輩子吃過最貴的豬排了><


 主角豬排更是不得了!外層麵包粉的皮入口一咬馬上就粉碎在口腔裡!緊接的是那鬆軟的肉,那肉質柔軟到會讓我聯想到洗車子用的那種黃色大海綿!當你的牙齒緩緩的咬到肉的中間的時候才會感受到肉本身蛋白組織的擠壓呈現的阻力。這種肉質台灣根本吃不到啊!而且這豬肉完全沒有腥味好吃到讓人會捨不得吃完它!這豬排已經成為我目前吃過最厲害、最屌的豬排飯了!難怪朋友回到台灣之後都對台灣的豬排感到無趣。

在用完餐之後便一路往花見小路走,打算用走的走到八坂神社然後在一路走到二年坂、三年坂再到清水寺。

在通往八坂神社的路上發現日本的汽車造型都是比較偏方正形,感覺起來有種手腳短短的、四四方方在路上奔跑著!就是一種『柯基』的Fu很有趣。

路程中走到了京都很有名的保養品yojiya源自於1904年,雖然不便宜但是為了幾位女性朋友就順手買了幾個小瓶的乳液當作紀念品!

走著走著終於到了八坂神社!果然人潮滿滿。



路上發現不少遊客穿著和服來參觀,靠耳朵確認了不少和服妹妹是MIC(陸客)與MIK(韓國客),在大門前剛好遇到兩位MIJ的可愛和服妹妹就用破破的日文說:『写真 OK?』沒想到這兩位和服妹妹願意讓我這個大叔拍張照片真是開勳啊!XD





由於此時已經下午3點多了這個季節大概5點就開始天黑了,深怕這次旅行的另一個重點『御守』怕買不到所以趕緊進到廟內觀看。


廟中間的一個堂

本是要買個交通御守給某個經常飛來飛去的朋友保佑飛行平安。但是沒想到這邊的交通御守竟然在背後給我貼著雙面膠這種醜陋的東西讓我實在買不下手,所以只好把買御守的希望放在清水寺(這邊還有另一個重要東西要買!)了!

不過在這邊有遇到一個真正的藝妓!光是走路的姿態、拿東西的動作與臉上的妝扮就知道跟一般遊客是完全不同世界的人,不過基於禮貌就不方便偷拍人家了。


裡面的小廟

由於時間的關係其實八坂神社還可以在繼續往上走,但是礙於清水寺有我這次旅程最重要要買的東西,所以只好蜻蜓點水簡單帶過往最重要的清水寺走去。不過離去前看到一顆很漂亮的銀杏樹真的讓人覺得高緯度的國家在秋季的時候總是特別的有感覺。


八坂神社的另一門
美麗的銀杏

在前往清水寺的路途中手機傳來FB一位好友訊息:

達哥:阿傑你現在人在日本嗎?
我:對啊!怎麼了?
達哥:可否幫我買個財運的御守?你回來我在給你錢。
我:可以啊!就當作送你的紀念品啦!不用給我錢啦。


就這樣又多了一個購物清單!

沿著二年坂、三年坂走著走著發現這邊有許多的巷弄,巷弄內都別有洞天有著許多文創商店、小廟或是等待發現的轉角美景。

這邊除了那條走上清水寺的大街會賣相同紀念品與名產外巷弄內的店家 每家有各自的特色各自的商品在這邊就看到台灣一堆一點都不老的老街每個店裡賣的東西幾乎都大同小異甚至都是同一家工廠做的,然後這邊則是每個店的東西都是自己店裡的特色。或許很多都是工廠製作的,但是因為各自不同的產品反而會讓人想要每一家店都走進去逛逛,也因此讓人一直把口袋裡的錢掏出來。

很冷的天氣卻突然想吃冰淇淋
 
八坂五重塔


八坂五重塔這個角度看真的很漂亮! 看到它就知道離清水寺不遠了。

走進清水寺印入眼簾就是仁王門。此時已經快5點了這邊天色也開始轉昏暗了,天空也如氣象預報整個下午都是陰陰的所以趕緊先去找找賣御守的地方。


仁王門
三重塔
走在裡面發現不只是大陸遊客不少就連韓國、東南亞遊客也不少,更有許多租借和服的旅客在這邊拍照打卡更不用講當地的旅遊更是不少。

遠望三重塔

 當我走到地主神社(聽說是求姻緣的)卻發現賣紀念品的店家都已經關門心想該不會最重要的御守買不到吧!索性就繼續往內走打算繞一圈看看。

繞了一圈回到了仁王門,此時天已經黑了。雖然一路上有看到牌子寫著『夜間參拜』還在想說難道晚上也有開放參觀嗎?隨著清水寺的人員開始在趕人但是發現一堆人聚集在仁王門這邊憑著我的第六感就知道一定有問題!果然原本白天可以參觀整個清水寺(除了主殿與舞台)到了晚上整個清水寺是要買票才能入園參觀的。

5:30一到馬上打上spot light
 於是我又買了票然後在逛一圈,不過這次就走進去主殿與舞台去看看御守是否是在那邊買。

夜晚的三重塔

晚上的夜間參拜進到主殿跟舞台就不需要額外買票,然後也發現原來御守跟我想要買的『櫻鈴』都在這裡,突然覺得我一開始沒走進來在外面繞了一圈還真是搞笑啊!

接著開始算著鄰居兩個學生買兩個學業送他們、全佑買個求財的、光閔要櫻鈴、達哥要求財、某人需要很多樣.....等選好之後結帳才發現我買御守的錢快要是高級豬排的兩倍價.....御守好可怕啊!

東西買完之後就慢慢著看著清水寺的夜景,由於下午天氣陰陰的整個清水寺就沒有比夜晚的清水寺漂亮,於是便慢慢拍起照片來了。在這邊有很多地方是不准使用三腳架的,所以看到許多人用手機很難拍出清晰的相片,相機如果防手震不夠力或是高ISO不夠強、鏡頭光圈不夠大很難拍到好相片的。

很漂亮的燈
 
祈求



夜晚的舞台(維修中)
另一個角度
從另一邊山腳下看三重塔

繞了一圈後也差不多7點多了,然後在逛一下主要商店街的名產店找找看有沒有漂亮的名信片要寄給朋友後,就跟著一群日本女生觀光客走下山。

看著google map感覺清水五条車站應該沒有很遠才對沒想到走了半個多小時才到車站,明明走了一整天但是累的不是腿而是腰!男人就是要靠腰怎麼才背個包包走一整天卻是腰在喊累勒? 在從五条車站到京都車站轉車的時候休息了一下,這邊頓時才發現轉乘的app 卻說只能搭JR回到難波,我的關西週遊卷變成這一段不能用就只好花500羊買張車票搭回Hostel,至於腰痛的問題則是發現是Hostel的床墊、枕頭太軟睡覺的時候支撐力不夠只能說家裡的獨立吊統睡習慣了來這邊反而不習慣了。
------ 待續















    留言